(2015年1月18日湖北日報訊)知名青年女歌手姚貝娜,,因乳腺癌復發(fā)轉移,,16日在深圳病逝,年僅33歲,。近幾年,,我們所熟悉的一些中外知名女性,亦同樣因乳腺癌而早逝,。扼腕嘆息時不禁要問:為什么是她們得了乳腺癌,?為什么這么早就得了癌癥?
“為什么是我得癌癥,?”
這幾乎是每一個癌癥患者被確診后條件反射般的第一個疑問,,也是武漢大學人民醫(yī)院腫瘤III科主任張一橋教授所聽到的最多的癌癥患者提問。
乳腺癌位居我國婦女惡性腫瘤第一位,,是威脅女性健康的“頭號殺手”,。針對“為啥是我得癌癥”這個問題,張教授的回答是,,環(huán)境污染,、不恰當的飲食偏好和飲食習慣、作息不規(guī)律,、精神壓力過大,,這都是癌癥高發(fā)的外部誘因。但具體到每一個個人上,,則原因各有不同,。
家族史、月經初潮過早,、雌激素水平過高,、早期乳腺增生等等,這是醫(yī)學教科書所總結出的乳腺癌的部分高危因素,,但事實上絕非這么簡單,。人體的構造如此奇妙,一個最輕微的基因缺陷,、抑或是基因突變,,都有可能是癌癥的致命誘因,而這,,卻是我們眼下還難以控制的,。
“為什么這么早得癌癥?”
姚貝娜發(fā)現乳腺癌時只有三十歲,,正處在年輕有為的事業(yè)發(fā)展期,,病魔來的實在太早。乳腺癌多發(fā)的年齡段是多少,?武漢大學人民醫(yī)院乳腺甲狀腺外科主任孫圣榮教授提出,,女性40歲左右、55歲以后是乳腺癌高發(fā)的兩個年齡段,。40歲左右屬于最勞累的人群,,家庭與社會負擔相對更沉重,,更易被癌癥盯上;55歲之后女性進入絕經期,,激素水平的改變也可能誘發(fā)乳腺癌,。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女性要注意定期體檢。孫教授同時提出,,我國乳腺癌有年輕化趨勢,。
省腫瘤醫(yī)院主任醫(yī)師、湖北省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吳新紅在接受采訪時也認為,,乳腺癌發(fā)病率逐年升高,,且有年輕化的趨勢,“這可能與現代人生活壓力大,,生活不規(guī)律,、飲食不健康、生育年齡偏晚等導致體內內分泌水平的失衡狀態(tài)有關”,。
“怎樣早發(fā)現蛛絲馬跡,?”
專家們給出很統(tǒng)一明確的兩個答案:定期體檢和學會自檢。
關于體檢,,孫圣榮教授建議,,35歲后女性應定期做乳房檢查的年齡界限應該提前,35歲以下的女性應定期做高頻彩超檢查,,35歲以上的女性則應做鉬靶X線檢查,。對于檢查的頻率,35歲以上的女性至少要達到一年一次,。吳新紅認為,,我國乳癌死亡率之所以高,,主要是因為查出較晚,,因此防癌體檢十分必要,特別是對有乳腺癌高發(fā)風險的人群,。乳腺癌前三年的復發(fā)風險較高,,應該每3至5月進行一次專科復查體檢,,發(fā)現問題便于早期治療,。
乳腺癌是少數幾種可以通過自檢發(fā)現的癌癥之一,只要提早發(fā)現,,治愈率高達90%以上,。孫圣榮教授建議,每個女性都要學會乳房自檢,,一旦發(fā)現乳房的形狀發(fā)生改變,,可能預示著某些疾病,。
乳房自測需重視以下十點:
1、腫塊
增長迅猛,,邊界不清的腫塊需要盡快解決,。
2、乳頭內陷
3,、皮膚潰爛
4,、發(fā)紅或發(fā)熱
乳頭、乳暈顏色加深,、發(fā)熱,,預示可能雙側或單側乳房內有增生性病變或囊性增生病變。
5,、乳頭溢液
引起乳頭溢液的原因很多,,既有良性,也有惡性,,需及時檢查,。
6、小凹點
乳房出現“酒窩”或皮膚凹陷,。
7,、深部硬結
如果在乳房里摸到質地堅韌、表面光滑,,但增長緩慢,,沒有其他感覺的硬結,可能是腺瘤,。
8,、橘皮樣改變
乳房表面凹陷,就像橘皮一樣,。
9,、不對稱
尤其要注意后天形成的不對稱。
10,、靜脈顯現,。
妊娠時以及在乳房病變進展迅速時,如乳房肉瘤,,淺靜脈可曲張